眼下,赵福祥要做的就是先行于他人一步。</p>
别的不说,趁加赋税的消息还没放出,其他人没得到消息时,他先将今年夏赋和加赋的赋税准备出来。</p>
通过观察眼前这五匹不同的布料,赵福祥也知道了面前这几匹布料的差异,看来他身上穿的,就是这种耐脏耐磨的粗布了。</p>
且粗布的这种质感,一看就知这是本地人织出来的布料。</p>
赵福祥指着那匹黄褐色的粗布问道,“这布多少钱?”</p>
“客官,粗布14文一尺,一匹布五十尺,共七百文。”</p>
“这细布呢?”</p>
“细布二十文一尺,一匹布五十尺,共一吊钱。”</p>
赵福祥乍舌不已。</p>
没想到只粗细两种布料,价格居然差这么多。</p>
怪不得他们家做衣服的布料都是粗布,若是用这种细布,一人一身一人,都要一大笔开销。</p>
“剩下的三匹,挨个说一下价格。”</p>
赵福祥心说,哪怕不买,他也要有所了解,免得被人诓骗了去。</p>
伙计倒没觉得赵福祥这般问价有什么不对,指着剩下的三匹不同布料,伙计挨个介绍,“棉布一尺十七文,一匹共八百五十文。”</p>
“丝绸一匹三十文,一匹共一吊五百文。”</p>
“水纱一尺十文,一匹共五百文。”</p>
听完伙计的介绍,赵福祥在心中合计。</p>
总的来说,布庄拿出来的五种布料,最贵当属丝绸,最便宜当为水纱,其余粗布,棉布,细布价格依次略高但整体还好。</p>
他在心里默默算了一笔账,只觉得果然还是自家会织布好,就这样一匹粗布,比家里织的足足贵出来一百五十文。</p>
至于赵福祥为什么知道价格?</p>
还是因为邹立正家中有个会织布的婆娘。</p>
平日里,每每织了布出来,这女人都要显摆一阵,家中李氏长长与他说嘴,听得多了,自然就知道了。</p>
“这样,给我拿两匹粗布,一匹黄褐色,一匹灰褐色。”</p>
先将需用来缴纳赋税的粗布买下,接着,赵福祥指着一旁的水纱道,“水纱,来一匹。”</p>
眼下天气见热,这水纱正好家中留着做纱帐。</p>
伙计见李满囤的买的豪爽,语气之中更显热情。</p>
将剩余的三匹布都扯开了五六尺,露出大半内里,伙计将其放到赵福祥跟前,</p>
“客官,您瞧瞧这块棉布,吸水透汗,轻薄透气,不给家中的儿孙扯一件吗?”</p>
赵福祥闻言,想到家里那些儿半大的孩童,有些儿心动。</p>
是啊,家中孩子多,身上穿的新衣还都是前年做的,不管是孙儿还是孙女,日子过的都苦巴巴。</p>
左右今儿卖鱼赚了些钱,今后他们又得了启翔楼的买卖,想来也不会难看,既如此,今儿便买一匹回去吧。</p>
赵福祥对伙计点头,“那就拿一匹棉布。”</p>
伙计闻言,自然是眉开眼笑。</p>
不管是买什么布,只要花钱买了,他就有钱赚